卵巢,作为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,不仅承担着产生卵子、孕育生命的重任,还能分泌雌激素、孕激素等多种激素,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生理功能。然而,近年来,卵巢早衰的发病率逐渐上升,且呈现年轻化趋势,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。当身体出现月经不规律、失眠易怒等症状时,或许正是卵巢早衰发出的求救信号,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。

(图片来源: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,2021)
卵巢早衰的常见信号
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 40 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的现象,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、雌激素水平降低以及生育能力下降等。
月经改变是卵巢早衰最直观的信号之一。正常情况下,女性的月经周期相对规律,一般为 21-35 天,经期持续 3-7 天,经量适中。而卵巢早衰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,有时周期变长,甚至几个月才来一次月经;有时周期变短,不到 21 天就来潮。同时,经期也会发生变化,可能缩短至 1-2 天,经量也明显减少,严重者还会出现闭经。
除了月经改变,卵巢早衰还会带来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。由于卵巢功能减退,雌激素分泌减少,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,导致女性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,夜间难以入睡,即使入睡也容易醒来,睡眠质量大打折扣。此外,情绪也会变得异常波动,容易易怒、烦躁、焦虑,还可能伴有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。
另外,卵巢早衰患者还可能出现潮热盗汗、阴道干涩、性交疼痛、乳房萎缩等症状,这些都是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。
卵巢早衰的成因
卵巢早衰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遗传因素是导致卵巢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如果家族中有卵巢早衰的病例,那么女性患卵巢早衰的风险会明显增加。这是因为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卵巢的发育和功能。
医源性因素也可能引发卵巢早衰。例如,女性接受卵巢手术、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时,可能会损伤卵巢组织,导致卵巢功能减退。尤其是化疗药物,对卵巢细胞的杀伤力较大,容易引起卵巢早衰。
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卵巢早衰的诱因之一。当女性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,免疫系统可能会错误地攻击卵巢组织,破坏卵巢的正常结构和功能,进而导致卵巢早衰。
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。长期接触有害物质,如重金属、化学物质、辐射等,会对卵巢造成损害。此外,不良的生活习惯,如长期熬夜、吸烟、酗酒、过度节食减肥等,也会影响卵巢的功能,增加卵巢早衰的发生几率。
卵巢早衰的危害
卵巢早衰不仅会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,还会对全身多个系统造成危害。
生育能力下降是卵巢早衰最直接的危害。由于卵巢功能减退,卵子的数量和质量都会下降,导致女性受孕困难,甚至不孕。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。
卵巢早衰还会加速女性的衰老进程。雌激素具有维持皮肤弹性、光泽的作用,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,皮肤会变得粗糙、松弛,出现皱纹、色斑等,让女性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苍老。
此外,卵巢早衰还会增加患骨质疏松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雌激素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,维持骨骼的健康。雌激素水平降低后,骨量会大量流失,容易引发骨质疏松,导致骨折的风险增加。同时,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保护作用,卵巢早衰会使女性患高血压、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上升。
如何预防和应对卵巢早衰
虽然卵巢早衰的危害较大,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预防和应对。
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卵巢早衰的基础。女性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,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长期熬夜。合理饮食也非常重要,要注意营养均衡,多吃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,如牛奶、鸡蛋、蔬菜、水果等,避免过度节食减肥。同时,要戒烟限酒,远离有害物质。
适当的运动也能有效保护卵巢功能。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身体的免疫力,调节内分泌系统,有助于维持卵巢的正常功能。女性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如散步、瑜伽、游泳等,每周坚持运动 3-5 次,每次运动 30 分钟以上。
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。通过妇科检查,可以及时了解卵巢的功能状态,发现问题尽早干预。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、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的女性,更要增加检查的频率。
如果已经出现了卵巢早衰的症状,要及时到医院就诊,进行相关检查,如性激素六项、卵巢超声等,明确诊断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,如激素替代治疗等,以缓解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。
对于尚未生育的女性而言,一旦确诊卵巢早衰,更要重视生育规划。已婚女性应尽快与伴侣沟通,在医生评估身体状况后,尽早安排生育计划,抓住卵巢功能尚存的机会尝试自然受孕或借助辅助生殖技术。而未婚女性若有生育意愿,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冻卵等保存生育力的方式,为未来保留生育的可能性,避免因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而留下遗憾。
总之,月经不规律、失眠易怒等症状可能是卵巢早衰的预警信号,女性朋友们要提高警惕,关注自身健康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定期进行体检,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,才能更好地保护卵巢,守护自己的健康和美丽。
拓展阅读
备孕党、试管族必看的生育力保卫战!
冻卵、冻胚、冻卵巢组织,傻傻分不清?
微刺激(Mini-IVF):更少药物、更高质量的卵子
睡眠、激素与试管:那些紧密相连的生育密码
胚胎的“睡眠”与“觉醒”
鲜胚、冻胚、囊胚,谁能带来更高的移植成功率
试管婴儿(IVF)促排卵会把卵子提前用完
试管婴儿第三方辅助生殖需要知道什么?